经受“莫兰蒂”的洗礼,在网络上看到的厦门受到的重创场景令人担忧,倒塌的屋梁浸泡在水中,摧断的树干橫挂在电网。我不知道明天要前往的曾厝垵是幅什么景象,这处文艺小渔村是否还依旧美好如初。我不想偷偷的去看你,我只想看看最真实的你。匆匆赶往这处令文青墨客向往的圣地,村外些许还有台风肆虐过的痕迹,但走进村里,却很难看到村外的场景。打趣的跟友人说“莫兰蒂”或许是怕拥湖宫里供奉着的妈祖吧,在外打闹一番又往别处耍去了。走在街巷里,少了一些嘈杂,却多了几分质朴。耳边衔上一旁小贩的吆喝声,富有市井的味道但却感觉不到陋俗反而更接地气。有些游客遛街太过专心,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给惊到,小贩也会回以腼腆的微笑。这种情愫倒也少见,但总会让我们对这儿再增添几分莫名的好感。想更仔细的看清这里的前世今生,主街旁的「渔村时光空间」是个不错的地方。大概是“大隐隐于市”吧,若不仔细,想必我就要错过这趟追溯之旅了。古厝的旧貌新颜在屋内已然可见,但整个渔村经历的翻天覆地之变化,却只能在这一幅幅装裱里耐心体会了。体会完渔村的「旧时光」,开始要迈向文艺的「新视界」了。大小不一的文艺店铺坐落在道路一旁,琳琅满目的各式文艺产品真的是恨不得将他们一扫而光。后来看到店铺里满屏的纸筏,才能懂得文艺不单单存在于产品包装的精良,更存在于游客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向往。
既然以前这儿栖海为生,那何尝我们不放开肚肠品食这里的馐馔?喜欢肉大肥美的生蚝,也钟意大串多汁的鱿鱼,吃一口鲜甜的芒果沙拉,再喝下一碗风味十足的沙茶汤。嗯,如果胃口够大,我可真想把这文艺的味道统统填进身体骨子里。这儿的文创青年我觉得他们已经真的够“疯狂”,曾经的小渔村在他们的手中悄然蜕变。闽味儿十足的古厝搭上多元化的装饰,层次丰富的亮丽与亮丽,给了我们不少移步换景的惊喜感受。赖在院落享受月光浴,卧身窗台听风起叶落,把灵魂完全交给这里,让它肆意沉淀和延伸在渔村的每个角落。
或许就像有些人说的一样,这儿跟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大同小异。但这处静谧在海湾的渔村,它并不想去争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