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创新社区治理的曾厝垵样本:“多元共治”造就富美和谐社区
发布者: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7-03-02 15:30:49    点击次数:1200

        位于厦门环道路沿线的南国渔村曾厝垵一度是破旧、落后的代名词,却在几年间蜕变为“中国最文艺渔村”。2016年,游客人数达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超过19亿元。图为曾厝垵村口。

        新华网厦门2月25日电(刘默涵)翻开厦门的城市地图,位于海岛南端的曾厝垵文创休闲渔村(下称:曾厝垵)不过是一个巴掌大的存在。

        这个景区面积只有0.33平方公里的“城中村”,一度是破旧、落后的代名词,却在几年间蜕变为“中国最文艺渔村”。2016年,游客人数达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超过19亿元。

        诸如曾厝垵般的南国渔村,在福建沿海一带俯仰皆是,何以曾厝垵冒了头,从一个破旧、落后的“城中村”转身成为富美和谐社区,成为媲美鼓浪屿的又一烫金名片?

        新华网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丑小鸭”变“白天鹅”,在于曾厝垵让群众成为“主角”,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模式。

  共谋共建造就文艺社区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用一首短诗,擘画出一个浪漫而又温情的世界,勾起了人们对“诗与远方”的无限遐想。坐拥厦门环岛路沿海风景带和颇具闽南风情村舍的曾厝垵,恰好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中村”,在旅游热潮下逐渐吸引了一批文艺青年和背包客的关注。

        人流的汇集,加上相比厦门市区便宜的租金,民宿、酒吧、海鲜排挡等商业业态在这里遍地开花。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村民违章搭盖,商家占道经营,村庄空间发展开始变得杂乱、无序。

        在不少村民的记忆中,曾厝垵一度电线横杂,排污基础设施落后,一到下雨天就污水横流。

        缺乏有效的管理,曾厝垵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这座“城中村”渐渐走到了“去与留”的十字路口。

        2013年,对于曾厝垵人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曾厝垵被列入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厦门创新社会治理的一次尝试。在改革过程中,厦门市思明区结合曾厝垵业主多、商家多、游客多的特点,培育了曾厝垵文创村公共议事理事会、业主协会、文创会等组织,通过多元共治,来推进曾厝垵的社区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曾厝垵所在的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邑新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在代表业主和商家利益的业主协会、文创会的深度参与下,曾厝垵聘请一批驻点在“文创村”的“社区规划师”,发动文创青年、居民共同参与“文创村”景观节点、标识系统设计改造,并在政府的引导下,对排水、道路、垃圾、管线、电力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进行完善,破解制约村庄转型发展的环境与空间问题。

在曾厝垵文创会会长宁军看来,曾厝垵渔桥、拥湖宫广场、村史馆等公共景观设施的建设,是多元共治下的典型案例。

        据其介绍,厦门环岛路建成以来,隔断了曾厝垵与海岸的直接联系,“渔村没有海”成为了居民、商户的隐痛。2014年,作为曾厝垵共同缔造社区工作坊顾问的香港理工大学团队设计了一份渔桥方案,获得群众和政府的认可。这座汇聚了诸多文艺元素的天桥,在共同缔造机制下,突破了传统的层层审批障碍,终于在2015年1月建设完工,进一步激活了曾厝垵的活力。

        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谋共建下,曾厝垵一改“城中村”旧有面貌,逐渐成长为游客口耳相传的“生长在城市隙缝中的文创村”,游客数量在2014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共治共管铸就和谐社区

        曾厝垵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涌现了一些社会治理难题。例如,住房扩容、物业出租、民宿经营等“违建”、“违法”、“违规”行为,以及由此延伸的各类纠纷,一度成为福建省综治委挂牌督办的治安难点村。

        当地的管理者深知,作为旅游景区,如果只重视外在的形象营销,没有良好的治安环境、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以及公平有序的交易环境作为保障,最终还是会走向凋敝。

        在多元共治的理念下,政府管理部门与业主协会、文创会错位互补,通过社会组织的有效介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律、自查、自纠。

        在曾厝垵公共议事理事会的牵头下,曾厝垵制定了《曾厝垵休闲渔村自治公约》,为社会自治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自治公约》相当于是我们村子里的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我们出台了《管理办法》和细则,对业主和经营的租房、装修、卫生、消防、经营、诚信、环保等进行明确规定。”曾厝安业主协会副会长曾胎阳说,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让投资者明明白白遵守规范,让管理者有规可依,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力促公平公正公开,建立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

        “由于是自己参与的组织进行的调解,业主、商家对调解结论都能切实执行,确保了大纠纷不出街道,小纠纷不出社区,民间纠纷从2013年的30余起下降到2016年的17起”。

        曾厝垵综合巡查队是由曾厝垵所在的滨海街道牵头,曾厝垵文创会、曾厝垵业主协会、城管、边防、消防等多方面、多部门配合组建的综合执法队伍。在文创村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到综合巡查队员的身影。他们通过24小时网格化巡逻,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

        “群众与游客的满意度与安全感,就是曾厝垵的生命线。”连日来的工作已让综合巡查队队长赵彬疲惫不堪,嗓子嘶哑,但是他身感责任重大不敢松懈。用赵彬的话讲,这一只队伍既是保安,也是保姆,“领导给我们的定位是‘上到抓捕逃犯,下到帮居民通下水道’都要管,而且要管好、服务好。”

        除了综合巡查队外,曾厝垵还建有义务巡逻队、义务消防队、文创村平安志愿者、商家联盟等多支队伍应对日常管理。

        2013年起,通过多部门多组织实行的群防群治,曾厝垵有效降低了治安发案率,甩掉“治安难点村”的帽子,成为厦门“平安和谐示范区”。

  共享共赢成就富美社区

        通过“多元共治”,曾厝垵破解了制约社区发展的环境与空间瓶颈问题,也找到了支撑社区永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句哲言是张利代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陈述的观点。

        2013年在曾厝垵做饮品店生意的他,曾因为不遵守规则,违规占道,多次成为整改对象。

        “从不满到理解,再到信任,我花了2年时间。”这两年里,张利代发现,以往和商家争利的流动摊贩、职业乞讨几乎绝迹,道路宽敞了,社区安全了,游客多起来了,自己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这才意识到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如今看到有不合规的人和事,我也会主动反馈,共同维护社区利益。”

        “曾厝垵发展初期,商家、业主各自分抢蛋糕,而不是一起做大蛋糕。劣币驱逐良币之下,就陷入恶性竞争的窠臼中。通过共同缔造,多元共治下的曾厝垵实现本地居民和外地创业者和谐共处,双方共享社会治理改革发展红利。”厦门市思明区综治办一名干部说。

来自曾厝垵文创会的统计数据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注脚。截止2016年,曾厝垵共聚集了1600余家不同商业形态的旅馆和特色文艺小店,年旅客流量超1400余万人次,旅游产值超过19亿元,居民租金收入超过1.5亿元。

        “经过我们的初步统计,2016年,曾厝垵居民租金收入和旅游收入双双是2012年的12倍。居民年均收入约为10万元。”宁军说。

十三五期间,曾厝垵文创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出台了自己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文创会、业主协会的角色与职能,扩展生存空间,让文艺曾厝垵景区明星效应的辐射更强,惠及曾厝垵所有居民和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让服务能力和旅游品质大幅度提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曾厝垵的社区治理样本正在引发“蝴蝶效应”。统计显示,曾厝垵自2013年成为厦门政府社区共同缔造的城中村试点后,吸引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一千多个考察团来访。

        今年1月12日,在中央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曾厝垵“文创村”被点名表扬,相关领导称赞其“实现了社区多元共治、多方共赢”,从一个破旧、落后的“城中村”转身成为富美和谐社区。

        “这对我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厦门市思明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曾厝垵的社区治理工作在全国政法委系统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将继续推进多元共治,抓好平安综治工作。”。

        通过“多元共治”曾厝垵实现了蜕变。图为游客在曾厝垵富有闽南特色的景点前拍照。

(本文内容转载自新华网,若涉及版权问题,可在“曾厝垵”微信公众号对话框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有奖

  现在您可通过【259350@qq.com】向小编投稿,分享您的游记或感触,一经采用,我们将为您送上文艺大礼包一份。

责任编辑:小文

  • 最新资讯
  • 招聘义工
  • 二手专栏
  • 民宿转让
  • 民宿招商